分離式冷氣室內機溫度感測器與冷排全攻略:種類差異、規格型號、位置功能
分離式冷氣室內機溫度感測器與冷排全攻略:種類差異、規格型號、位置功能
編輯日期:2025/08/28
文章目錄
壹、分離式冷氣室內機溫度感測器解析:定頻與變頻的差異
貳、家用分離式冷氣室內機常用的溫度感測器規格與型號指南
參、什麼是冷排?分離式冷氣室內機的重要零件介紹
肆、冷排與冷排溫度感測器的安裝位置與關聯分析
伍、家用分離式冷氣溫度感測器位置與功能的完整解析
壹、分離式冷氣室內機溫度感測器解析:定頻與變頻的差異
分離式冷氣室內機的溫度感測器數量會根據機種(定頻或變頻)以及設計年份而有所不同,但可以提供一般常見的配置如下。
一、定頻型(Fixed
Speed)室內機的溫度感測器配置,通常有2 顆溫度感測器:
1.
室內環境溫度感測器(Room sensor)
位置:通常設置在室內機進風口附近或遙控器接收區附近。
功能:偵測室內空間溫度,用來判斷是否需啟動或停止壓縮機。
2.
蒸發器溫度感測器(Evaporator sensor)
位置:蒸發器熱交換管束(熱交換器)附近。
功能:用於監控蒸發器表面溫度,防止蒸發器結霜或結冰,並協助控制除濕與冷房運轉狀態。
二、變頻型(Inverter)室內機的溫度感測器配置,通常常見配置有3 顆以上的溫度感測器:
1.
室內環境溫度感測器(Room sensor)
功能與定頻相同,但在變頻中用來持續微調壓縮機轉速。
2.
蒸發器溫度感測器(Evaporator sensor)
功能同上,但可能用來進一步做為能效最佳化依據。
3.
出風口溫度感測器(Discharge air sensor/Blow-off sensor)
位置:風口處或風扇附近。
功能:用來偵測出風溫度,提升控溫精度與舒適度。
三、綜合結論
1.
有些高階變頻型號還可能配有第4顆感測器,例如:人體感測器或回風感測器,視乎功能與設計。
2.
室外機也會有溫度感測器,例如:壓縮機溫度、冷凝器溫度及室外溫度等,但這不在室內機範圍內。
貳、家用分離式冷氣室內機常用的溫度感測器規格與型號指南
室內機的NTC熱敏電阻感測器型號參考,這些型號通常具有的規格,約10 kΩ NTC(25 °C阻值約9–10kΩ),帶細線與塑膠小頭,可以直接插拔主機板連接。以下是關於室內機適用的室內熱敏電阻(NTC 感測器)型號參考與購買建議,以及感測器所在位置示意說明:
一、適用型號與購買參考
1.
依機型差異正確的型號,沒有公開具體零件料號,不過一般分離式空調室內感測器多為10 kΩ NTC(At 25 °C約9–10kΩ),且具有防水小頭與約15–20公分細線。
2.
感測器形式採用小頭感測頭+約15–20 cm細導線,能直接插拔連接主機板。
3.
目前網路商店上可找到類似規格的NTC感測器套件,例如:Mini‑Split用 NTC 10 kΩ/15 kΩ溫度感測線組,通常標記為NTC 10kΩ Thermistor Sensor Probe for Mini‑split。
4.
購買建議,在線上購物平台搜尋「Mini‑split NTC 10 kΩ」或「Indoor Thermistor」,確認尺寸與接頭類型相符。
三、感測器位置
1.
室內溫度感測器(Room Sensor)是放在主機板裡,冷排溫度感測器(Evaporator
sensor)放在冷排上。後期機型有可能把冷排溫度感測器放置於冷排後方,貼近蒸發器,以提高測溫準確性。
2.
一般冷排溫度感測器,放在室內機側面靠近蒸發器銅管或冷排上,貼著金屬片或者冷排管路的地方。從使用者經驗可見,若感測器未貼近冷排,可能判斷不準確。
四、注意事項
1. 先測量原感測器阻值,確認阻值是否在正常範圍。確認阻值型式是否為10 kΩ
NTC(微温度上升阻值下降)。
2. 新感測器線長約15–20 CM,插頭接口要吻合原本主機板插座。
3.
儘管型號資料是通用型備件,但因機型年份與PCB設計不同,購買前請比對插頭樣式與線長是否一致。
4.
尋找相似规格感測器套件購買,可比對連接器樣式與長度。
參、什麼是冷排?分離式冷氣室內機的重要零件介紹
在分離式冷氣室內機裡,冷排就是我們常說的蒸發器(Evaporator),是整台室內機最核心、負責「製冷」的零件之一。
一、冷排的結構與位置
1.
位置:就在室內機打開前蓋、濾網後面那一大片
鋁鰭片(看起來像散熱器)。
2.
構造:由銅管彎成蛇形排列,外層覆蓋大量鋁鰭片(Aluminum fins)。
3.
內容:銅管裡面流動的是冷媒(Refrigerant)。
二、冷排的作用
1.
核心功能為吸收室內熱量,當冷氣開啟「冷房模式」時,冷媒在室外機壓縮後變成低溫低壓狀態,流入冷排(蒸發器)。
2.
室內風扇把房間裡的熱空氣吹過冷排,空氣的熱量被冷媒吸收。空氣變冷後被送回室內,形成循環,達到降溫效果。
3.
附加功能為除濕,當空氣吹過冷排,空氣中的水氣遇冷會凝結成水滴,沿著冷排流到水盤,再經排水管流出,這就是冷氣「會滴水」的原因。
三、冷排保養的重要性
定期清潔冷排(或找專業清洗)可以讓冷氣恢復效率、延長壽命,灰塵、油汙 容易卡在冷排的鋁鰭片上,導致下列情況:
1.
降溫效率差。
2.
出風不冷。
3.
耗電量增加。
四、綜合結論
1.
冷排:即為蒸發器。
2.
功能:吸收室內熱量、降低溫度並除濕。
3.
外觀:銅管+鋁鰭片。
4.
位置:濾網後方,是冷氣最核心的散熱零件之一。
肆、冷排與冷排溫度感測器的安裝位置與關聯分析
在分離式冷氣室內機裡,冷排(蒸發器)和溫度感測器(NTC 感測器)是密切相關的零件,因為冷氣需要透過感測器的溫度回饋,判斷冷排的狀態以及是否要啟動或停止壓縮機。
一、通常一般家用分離式冷氣會有兩種感測器
1.
室內溫度感測器(Room sensor)
通常裝在進風口(濾網附近),用來測量房間空氣溫度。
2.
冷排溫度感測器(Evaporator sensor)
就在濾網後方,整片呈現彎曲的銅管+鋁鰭片結構。空氣經過濾網後會先碰到冷排,被冷卻或除濕。通常直接綁在冷排銅管上(多數綁在蒸發器最上方或彎曲處),偵測冷排的實際溫度。
二、為什麼感測器要貼在冷排上?因為冷氣需要
1.
避免冷排過冷結冰(低於0°C時PCB會停止壓縮機或進行除霜)。
2.
判斷冷媒循環是否正常(如果冷排溫度一直不降,可能冷媒不足)。
3.
輔助控制壓縮機啟停(與室內溫度感測器搭配,決定是否繼續製冷)。
三、總結關係
1.
冷排=冷氣降溫&除濕的主要部位
2.
溫度感測器=冷氣的「眼睛」,分別偵測:
房間空氣溫度(Room sensor)
冷排溫度(Evaporator sensor,貼在冷排銅管上)
3.
簡單說,冷排上一定有一顆感測器直接貼著,另外還會有一顆在濾網附近量房間溫度。
伍、家用分離式冷氣溫度感測器位置與功能的完整解析
一般家用分離式冷氣(壁掛型)最核心的就是溫度感測器(Thermistors),通常是NTC熱敏電阻,主要有3~4顆,依品牌/型號不同略有差異。
一、標準分離式冷氣必備溫度感測器
1.
室內溫度感測器(Room/Indoor Temperature Sensor)
位置:室內機進風口(濾網後方)。
功能:感測室內實際溫度,回傳給主機,控制開關機、調整出風溫度。
2.
蒸發器溫度感測器(Evaporator/Coil Temperature Sensor)
位置:室內機冷排(蒸發器銅管)上。
功能:防止冷排結冰,並在暖氣模式時偵測除霜時機。
3.
室外環境溫度感測器(Outdoor Air Temperature Sensor)
位置:室外機進風處或外殼內部。
功能:感測外部氣溫,影響冷氣/暖氣效率與除霜判斷。
4.
冷媒管溫度感測器(Discharge/Pipe Temperature Sensor)部分機種才有
位置:綁在室外機壓縮機出氣管或冷凝器銅管。
功能:偵測冷媒溫度,避免壓縮機過熱,保護系統。
二、高階或變頻機種的額外溫度感測器
1.
吸氣管溫度感測器(Suction Pipe Sensor)
偵測回流冷媒溫度,精準控制壓縮機運轉。
2.
放熱器溫度感測器(Condenser Sensor)
主要用於多聯式或大型機種。
3.
附加人體感測器(Human Sensor)或日照感測器(雖不是純溫度偵測,但會影響溫度控制)。
三、綜合結論
1.
標準家用分離式冷氣
至少3顆溫度感測器(室內、蒸發器、室外)。
2.
中高階或變頻機種
有4~5顆溫度感測器(多了冷媒管或吸氣管感測器)。
留言